学术交流
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文章来源: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8-14     浏览次数:328

        8月7日-10日,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西北师范文学院和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副校长田澍出席开幕式。张俊宗、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王长华教授、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山东大学郑杰文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主持。

 

 

        张俊宗书记向来宾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学科建设情况,并就研讨会提出希望。一是希望能够通过跨学科、多视野的对话活动,推动《诗经》研究取得更新更丰富的成果;二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诗教精神,通过阅读、研究《诗经》,培养国家和人类精神上的高贵之气;三是走出小众圈子,开展大众化研究和推广,使之既成为学者的最爱,也成为大众的最爱。

 

 

        王长华会长郑重宣布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并介绍了今年1月28—29日在石家庄举办的夏传才教授追思会的情况、《世界汉学诗经学丛书》的编纂进度以及中国诗经学会的工作情况,不仅表达了学界对夏先生的诚挚敬意和深切怀念,同时希望学会同仁继承和发扬夏先生的治学精神,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当代《诗经》研究,支持学会的发展。

 

 

        赵逵夫教授认为《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元典。时至今日,《诗经》对树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灵魂、强化民族脊梁具有重要意义。历来《诗经》研究的成果非常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文本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深入;同时,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所有的研究都要和现实联系起来,要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每个时代都可以有优秀的研究,新时代的《诗经》研究也一定会取得突出的成就。

 

 

        郑杰文教授主要从方法论和跨学科的角度对《诗经》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他指出,《诗经》解说方式有“传统解说”——历史比照法和“阴阳解说”——自然观照法两种,并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最后指出,学术研究的生命在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首先需要学术研究理念的变革。中国人的思想模式往往受儒家“崇古”传统的影响,“接受”有余而“怀疑”不足。基于此,胡适在杜威的影响下,提出学术研究须有“大胆的假设”,强调“怀疑”精神。我们的学术研究也要具有这种怀疑精神,才能取得比较大的学术创新。

 

 

        王长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鲁洪生教授、韩高年教授、清华大学马银琴教授、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林叶连教授、山东大学廖群教授、(日本)富山大学大野圭介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郭丹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分别围绕夏传才先生的学术研究和贡献、《诗经》学术史研究、诗六义本义、《诗经》早期书写与传播、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以及《诗经》与周代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为《诗经》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参会学者围绕《诗经》学术史研究、《诗经》与古代文化关系研究、《诗经》语言文字研究、世界汉学视野下的《诗经》学、近百年来《诗经》研究回顾与反思、《诗经》研究方法论及其它与《诗经》相关论题,开展了8场专题研讨和深入交流。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突显《诗经》作为华夏传世经典的原动力;展望未来,挖掘传统学术的新价值,用时代精神全面激活经典的强大张力。会议期间学术氛围浓厚,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结集学术论文100余篇。

 

       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主动参与并实施国家和省上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工作。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列入甘肃省优势学科建设计划,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为进一步推进古代文学学科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学术合作新途径、巩固和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友好关系、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