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
2014年“中心成员”之学术著作
文章来源: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73

赵逵夫教授:《古典文献论丛(增订本)》

 

      《古典文献论丛》是赵逵夫教授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成果的结集,原收论文32篇,曾刊于《文史》、《文学遗产》、《文献》、《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增订本共收录论文40余篇,按简帛、敦煌佚书、宋前戏剧、先秦诗文、汉魏六朝及唐宋文学、神话小说与训诂的类型分为六辑。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古典文学、文献学的成果结晶,其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对文献学理论的重视。本书非常强调文献学的理论建设,一方面从正面对文献学的理论予以强调,另一方面,更多通过具体的文章将这些学科理论知识体现出来。如对各文献的校勘与整理,完全遵循着严格的校勘学理论;关于《诗经》编集与“二雅”分类的论断,则建立在先秦书籍成书体例的基础之上,等等。第二,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本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系统性研究,此即作者所强调的“通盘研究”。全书尽管是论文集,但是各部分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并不是孤立分散、互不关联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地下出土文献、敦煌文献、戏剧文献、诗赋文献等,既是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同时又相互渗透、融合、印证,因而本书有着潜在的系统性。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例如第一辑中,作者所作的整理复原工作是微观的、具体的,而其指导思想则又是宏观的,这样,关于出土文献的整理就不只是文献的校勘复原,更是对整个先秦文化的补充。第三,学术观点的创新。本书所收论文在各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大都有所创见。例如关于出土文献、敦煌文学文献的校理是在学术界全面整理的基础之上所作的新的研究,其中的创新不仅更为不易,也更具有学术价值。他如关于《公莫舞》、帛书《相马经·大光破章》、敦煌写卷《茶酒论》的研究,以及关于枚乘、赵壹的生平事迹与著述的考证等,都是在严谨、扎实的研究之后得出的创见。

 

       本书在古代文学、古代文献学等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2003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图书与情报》、《苏州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文汇读书报》、《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等各类学术刊物相继刊发书评。也有多种学术著作对其中论文加以征引,或将本书列为主要参考文献。

 

赵逵夫教授:《读赋献芹》

 

      2014年10月,我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的《读赋献芹》由中华书局出版。

 

      《读赋献芹》是赵先生研究赋学的学术论文集,收入《论赋的特质及其与汉语和中国文化之关系》、《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汉王朝的兴衰与汉赋的发展及转变》、《魏晋赋的局限与拓展》、《南北朝赋创作的得失》、《赋的成熟与辉煌时代》等二十一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讨论赋的形成及其特质,二是梳理唐前赋的流变,三是代表性赋家和赋作的个案研究。赵先生论赋,视域广大,考论“文体”,注重“文本”,除传世文献而外,对于出土文献、口传文献、历史遗存乃至民俗文化遗存,皆纳入视野,加以综合的考察与判断,考索语言,还原文本,考论结合,新见迭出。

 

 

赵逵夫教授:《体育古文》

 

      2014年9月,我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的《体育古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反映体育活动的作品从春秋时至近代有数千篇,可谓体裁完备,关于体育活动的类型涉及各种球类及击壤、投壶及赛马、射箭、击剑、角抵、相扑、武术、游泳、赛跑、跳远、拔河、滑雪、钓鱼、围棋及妇女儿童的踢毽子、放风筝等等,《体育古文》即收录了我国古代文学中反映这些体育活动的作品。书中所收题材有散文、小说、史传、寓言、笔记小品,有诗、词、曲、赋的一类,有古体诗,也有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这些描写体育活动场面的作品,能使人了解古人当时体育活动的状况,感知参加活动者及观看者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而且也反映出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

 

赵逵夫教授:《西和乞巧节》《西和乞巧歌》

 

      2014年7月,由我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主编的《西和乞巧节》、《西和乞巧歌》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西和乞巧节》一书从文化源头、地域分布、仪式分解,以及艺术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西和乞巧节及乞巧歌进行了全面解读。尤其是经过对《尚书》《山海经》《史记》等大量古典文献进行梳理,又结合考古发现和遗迹遗俗,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研究:西和乞巧风俗与秦文化有关,织女原型即秦人先祖女修,牛郎原型即周人远祖叔均,他们最早开启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农业模式。“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在先秦业已形成,而“鹊桥相会”的情节在西汉即有。一定程度上,这些结论为一段时间来笼罩其上的学术谜团进行去蔽,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西和乞巧歌》为陇南学者赵子贤编撰,赵逵夫校注。上世纪30年代,受到“五四”新思潮和北大歌谣征集活动的启发,在西和县城当教师的赵子贤先生动员学生搜集整理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歌,经过考证分类,并仿照《诗经》的编排体例,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编纂成《西和乞巧歌》一书。全书分三卷:卷一为《风》,包括《家庭婚姻篇》《生活习俗篇》《劳动技能篇》,各篇包括诗歌数量不等;卷二为《雅》,包括《时政新闻篇》《传说故事篇》;第三篇为《颂》,包括《坐巧迎神篇》《礼神乞巧篇》《看影卜巧篇》《转饭送巧篇》。书后附有子贤先生早年学生姜锐九十一岁时所作回忆录和先生长子、女儿所写回忆录,并附有中央民大、复旦大学、陕西师大、天水师院几位教授和一些地方人士的研究论文。全书约15万字。

 

伏俊琏教授:《敦煌文学总论》

 

      我中心副主任伏俊琏教授的新著《敦煌文学总论》最近由甘肃教育出版出版。此书为“敦煌讲座书系”中的一种。“敦煌讲座书系”由著名敦煌学家荣新江、柴剑虹、郝春文、张涌泉、郑炳林组成编委会,组成全国中青年敦煌学家按不同学科分类进行撰写,已出版专著22种。日本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曾编辑出版过一套9卷本的《讲座敦煌》丛书,按不同类型对敦煌文献作了通论性的总结,代表了当时敦煌学的最新成就。30年过去了,各国收藏的敦煌文献基本刊布,敦煌石窟的图像资料也容易看到,敦煌学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就,研究的中心也由日本转到中国本土。因此,组织中国敦煌学家编撰的一部总结性书系,是时代赋予中国敦煌学家的责任。

 

      《敦煌文学总论》与已经出版的《敦煌文学概论》《敦煌文学源流》不同,它用新的理论眼光对敦煌文学重新进行分类,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敦煌文学进行总结,从仪式讲唱的视域对敦煌文学的特点进行阐述。本书是伏俊琏教授继《敦煌赋校注》(1994年)、《敦煌小说评析》(2000年)、《敦煌文学文献丛稿》(2011年)之后,敦煌文学研究的的又一力作,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敦煌文学的结晶。不仅对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大有助益,而且也适合敦煌学领域外的人阅读参考,对敦煌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马世年教授:《中华经典名著丛书——新序》

 

      2014年2月,马世年教授整理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丛书——新序》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为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中华再造善本)为底本,以明万历程荣校刊《汉魏从书》本、铁华馆校宋本、《四部丛刊》本为校本,同时吸收了卢文弨《群书拾补》、石光瑛《新序校释》、张国铨《新序校注》、赵仲邑《新序详注》、赵善诒《新序疏证》、朱季海《新序校理》、陈茂仁《新序校证》以及日本学者武井骥《刘向新序篡注》等相关成果。注释方面,于疑难字词的注解之外,更多注意史实与典故的疏通;译文方面,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力求文字的晓畅通达。

 

(摘自: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网)